1.2.2 元素 - Elements


物质的各种变化,依据发生变化的粒子分类,可以分为3类:

  • 物理变化: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
  • 化学变化:有新物质产生,原子可能重新排列,但原子核不变的变化
  • 核嬗变:有原子核变化的变化

通过物理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,比如质量,体积,硬度,颜色。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,比如酸性,氧化性,是否可燃,毒性。

注:化学上,不认为"水凝固成为冰"这一过程产生了新物质。因为构成水和冰的微观粒子相同。水的凝固(包括融化,汽化液化,升华凝华)属于物理变化。


化学元素(简称元素)是不能再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[1]

注:但元素仍可以通过除了分解反应之外的其他化学反应,生成其他物质。

同一种化学元素由大量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构成。


所有(化学意义上的)物质都由元素组成,且有些物质是由多于一种元素组成。截至目前,一共发现了118种元素。比如氢,氧,碳,硫,铁等等。


拥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属于同一元素,同一元素中,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(核素)互称同位素。

例如,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,即氢元素由一群原子序数均为1的原子(即氢原子)组成,氢元素包含三种(常见的)同位素,这三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分别含有0个,或1个,或2个中子,即氕,氘,氚。

如果将氢元素中的每个氢原子的核内部注入一个质子,(为了稳定,还需注入0-2个中子,并在核外添加1个电子),氢元素即变成了氦元素,化学性质大不相同。

不是所有的元素都由多种同位素组成,铍元素(Be)只有一种稳定的同位素。


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其原子序数(即核内质子数,Z)决定,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千差万别,同一种元素的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。


每一种元素和原子都有一个符号表示,可以是一个大写字母,或者一个大写字母加一个小写字母。比如氢元素和氢原子的符号是H,钠元素和钠原子的符号是Na。

注:原子的化学符号不仅可以表示原子或元素,也可以表示由这种原子组成的物质。

为了区分不同同位素,可以使用同位素表示法:将原子序数Z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,将质量数A写在左上角,如下图所示:

氕,氘,氚,的同位素表示法分别如下所示。

此外,有时也会用到另一种标记,即在原子符号后标记出质量数。如I-127(碘-127),U-235(铀-235)。

思考1:请尝试写出以下原子的同位素表示法:
- 带有7个中子的碳原子(碳,C,原子序数为6)
- 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(氯,Cl,原子序数为17)
- I-127(碘,I,原子序数为53)


如果将不同元素在地壳中按质量占比由大到小排序,前10个最常见的元素如下所示:

元素名称 符号 原子序数
O 8
Si 14
Al 13
Fe 26
Ca 20
Na 11
K 19
Mg 12
H 1
Ti 22

各元素的分布在人体内,以及宇宙中有所不同。



思考1答案:

136C

1735Cl

53127I


对本节内容有贡献的科学家包括:

  • 拉瓦锡:定义元素

  • 索迪:发现同位素(1921年诺贝尔化学奖)

  • 尤里:发现了氘(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)

  • 贝采利乌斯:开发化学符号系统